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guī)劃-規(guī)劃設計頻道 → 行業(yè)動態(tài)—規(guī)劃設計頻道 | www.www.hao543.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高級搜索 |
北京:百年古村落被規(guī)劃面臨拆遷
位于石景山西北部的五里坨是京西古道上的一座古村落,其民居具有典型的京西古建特色。如今,五里坨被規(guī)劃為生態(tài)建設區(qū),整個地區(qū)正處于拆遷安置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住戶已搬走。但與此同時,不少住戶也提出,希望祖輩流傳下來的古民居能得以保存。有關專家也呼吁,應將拆遷改造與保護古民居結合起來。 百年民居將變生態(tài)建設區(qū) 據北京古道文化發(fā)展協(xié)會會長安全山介紹,五里坨路段屬于京西古道上的平原道路,是門頭溝通往北京的必經之路,也曾是京西運煤的一條交通要道。五里坨至今仍有不少煤業(yè)大戶留下的百年民居。 2009年1月7日,石景山區(qū)政府在該區(qū)第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首次公布《crd(首都文化娛樂休閑區(qū))建設行動規(guī)劃》,將五里坨規(guī)劃為生態(tài)建設區(qū)。 按照規(guī)劃,五里坨將被打造為以生態(tài)為主導,以休閑度假為特色,集休閑、娛樂、居住、辦公、購物于一體的世界風情小鎮(zhèn)。同時,適量建設部分保障性住房,以解決原有居民的拆遷安置問題。 2009年7月,五里坨地區(qū)土地一級開發(fā)拆遷工作正式啟動。目前,拆遷工作仍在進行中。村民和拆遷工人稱,約有三分之一的住戶已搬走。 居民稱古建承載京西文化 但搬遷過程中,也有不少居民提出,在五里坨,具有保護價值的京西古民居至少有六七處,這些古民居雖不是掛牌的文保單位,但都是清末民初留下的百年古建,是京西文化的承載體。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副所長包世軒介紹,這些民居具有典型的京西古建特色,如備馬車進出的大門道、將整個屋脊分成三組的“分脊花”、隔開前院和后院的屏門等,都是京西古民居中獨有的設計。保留這些,將為后人研究京西古建提供寶貴的資料。 居民錢鴻旺說,2009年,石景山區(qū)文物部門曾幾次來人對錢家大院進行考察,有關人員當時曾表示四合院保護得很好,具有保護價值!半m然有關人員說暫時不會拆除,但沒有文字性的東西,無法得到政策和法律的保護!卞X鴻旺說。 與此同時,專家也呼吁,在進行城市建設,改善居住環(huán)境的同時,也應對有保存價值的古民居進行保護,以延續(xù)京西獨特的歷史文化。 【部分古宅現狀】 ●五里坨西街25號丁家大院 年代:清嘉慶年間 建筑特色:存有五里坨古民居中保存最完好的座山磚雕影壁。 現狀:最后一進院落中,配房屋頂已被拆除 ●五里坨西街13號大和記宅院(又稱李家大院) 年代:清咸豐年間 建筑特色:臨街5間倒座房的脊部,蝎子尾下有兩個磚雕的“分脊花”,將整個屋脊分成三組,是少有的民宅建筑典范。 現狀:從外觀看仍保存完好,尚未開始拆遷 ●五里坨后街西胡同5號王家大院 年代:清嘉慶年間 建筑特色:王家大院為左右兩個并列的院落,是五里坨村現存規(guī)模最大的四合院落,共有60余間房屋。 現狀:王家后人仍在此居住,希望院落能夠得到保護 清末四合院拆剩墻體 ■ 探訪 京門路東南側有一座土坨子,俗稱小青山。圍著小青山呈半弧狀布列的村子即為五里坨,因距離模式口5里而得名。 站在小青山上俯瞰,整個五里坨街道上方彌漫著淡黃色塵煙。幾名拆遷工人站在房頂,舉起榔頭砸碎磚墻,揚起一陣陣塵土。 五里坨后街東胡同2號,是建于清朝末年的陳家大院,兩座東西并列的四合院已經開始拆遷,東院住著拆遷隊的工人,西院房屋的屋頂已基本拆除,只剩下墻體依稀可見。敞開的院門后是寬闊的大門道。一位工人摸了摸門道兩側臺階上的木樁,說:“這是拴馬樁吧?真夠氣派的! “氣派也得拆,又不是文物保護單位!绷硪晃还と私硬缯f,“比這兒老三四百年的房子我們都拆過! 院落對面的五里坨后街東胡同6號,曾經也是屬于陳家的宅院。60歲的王大媽說,陳家人分了拆遷補償款,都已搬走。院里只剩下王大媽家的三間東配房,其他已基本拆除。 五里坨東街47號院是艾家祖宅,前院始建于1898年,后院建于1901年。艾家前后6輩人均在此居住。 3月15日中午,五里坨街道居民艾宏昌端了個凳子,坐在自家院子中間。環(huán)顧了一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家,艾宏昌說話的語速突然快了起來:“祖祖輩輩傳下的祖宅,難道就這么沒了?沒有別的辦法嗎?” 去年12月,開發(fā)商對艾家的后院進行丈量、評估,得出的結果是可獲得定向安置補償33萬元。但艾宏昌最期望的,是這座古宅院能被保護下來!爸灰@四合院不拆,給誰我都沒怨言!卑瓴f。 古村消失無異于古道“裂痕” ■ 專家說法 “五里坨古民居具有典型的京西建筑特色!北本┦泄糯ㄖ芯克彼L包世軒說,京西的代表性民宅都用清水脊,院落寬敞,房屋高大,正房前置有三步或五步的石臺階,并用京西出產的石板代替板瓦覆蓋屋頂,有著嚴格細密的鋪設方法。他認為,在進行城市建設的同時,也應對有保存價值的古民居進行保護,以延續(xù)京西獨特的歷史文化。 北京古道文化發(fā)展協(xié)會會長安全山說,京西古道北道由阜成門至模式口,經高井、五里坨、三家店等淺山區(qū)村落,過永定河后進入山區(qū)。 在安全山看來,五里坨若就此“消失”,無異于京西古道西端的一段“裂痕”。 著名古建筑學家、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則表示,對于沒有列入文物保護單位,但有保護價值的古建,也要進行保護。首先要由專業(yè)人員或專家進行考察、鑒定,若有保護價值,則應由文物、城建、規(guī)劃等部門協(xié)商,提出保護方案。在農村城鎮(zhèn)化進程中,對于有保護價值的古建應慎重,而不是匆匆忙忙拆掉。 羅哲文建議居民,可以依據去年發(fā)布的《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以及剛公布的《北京市〈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試行),申請文物認定。 區(qū)文物部門曾考察古村 ■ 部門態(tài)度 據石景山區(qū)委宣傳部一位知情人士稱,在石景山區(qū)《crd(首都文化娛樂休閑區(qū))建設行動規(guī)劃》出臺前,區(qū)文物部門曾對規(guī)劃涉及的古村落進行考察。 記者看到,在《建設行動規(guī)劃》中,包括了一份“京西文化”研究報告的附件。在附件中,將“古道文化”和“民俗文化”作為京西文化的構成要素!肮诺牢幕奔茨J娇诘纳铰愤\煤通道———駝鈴古道!懊袼孜幕敝傅膭t是清末、民國時期民居。 而對文化的保護,《規(guī)劃》中只提及“建設模式口駝鈴古道,將其發(fā)展成以‘京郊古建筑韻味和古道商貿文化’為特色的歷史文化保護區(qū)!敝劣谖謇镗绲貐^(qū)的古民居,則沒有在文字提及的“保護”之列。 記者隨后就此聯(lián)系石景山區(qū)規(guī)劃委和文委文物科,對方均拒絕在此問題上接受“任何形式的媒體采訪”。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