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慘不忍睹!”單霽翔,國家文物局局長,他的話直白得殘酷,卻毫不夸張地注解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破壞力。當他趕到地震現場時,看到的不再是珍貴的文物、古建,而是遍地的瓦礫、斷壁,支離破碎得讓人完全想象不出它們本來的樣子。
那一刻,只有痛心!然而,這“痛心”接二連三,快得讓人招架不住,多得讓人承受不起。“這可能是建國以來文物在自然災害中受損最嚴重的一次!薄翱赡堋,四川考古研究所所長高大倫小心翼翼地措辭;蛟S,作為一個老文物人,他還不愿意接受這樣的現實——5月12日14時28分,在那個不堪回首的時間點,與數萬生命一起消失的還有難以計數的文物。二王廟、六方塔、領修報院轟然倒下,伏龍觀、武侯祠、青蓮故居、杜甫草堂或部分坍塌,或開裂變形。那陣陣悶響成了最刺耳的聲音,那漫漫煙塵成了最刺眼的景象。從震中汶川一帶向外輻射,在地震所及的地方,重慶、甘肅、湖北都有文物受損的消息。根據國家文物局的統(tǒng)計數據,截至5月22日,四川省共有6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損,另有14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遭受不同程度損失……
在大災面前,歷史靜默無聲;但在沸騰的悲慟面前,這安寧的破碎卻好像另一種殘忍。
應該說,地震發(fā)生時,文物工作者盡力了。
“北川文物管理所的職工剛跑出來,甚至沒有顧及到家里,首先想到的就是搶救文物。”高大倫的回憶佐證了這樣的判斷。事實上,不只是北川,都江堰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員也在第一時間搶救了6箱文物,其中包括張大千的《墨荷》、徐悲鴻的《奔馬》。
然而,有些力量是不能等到災難發(fā)生后才爆發(fā)的。
“這是天災,但對文物保護而言,卻是一個最沉痛的教訓!彼拇耖g收藏家鐘鳴為這教訓付出的代價是,幾十年來收藏的寶貝在頃刻間化為烏有,有的完全粉碎,甚至連修復的可能都沒有。這代價確實太過慘重,以致鐘鳴不得不用超負荷的救災工作來透支精力,“我不能停,一停下來就會想起那些寶貝!
“博物館、文物管理所的建筑和學校一樣,應該成為當地最堅固的建筑!睒I(yè)內人士這樣說,但更接近現實的描述是,由于地處西部,四川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如東部,因而長期以來,當地一些文物管理部門都難以制定文物的保護規(guī)劃,最終導致災難來臨即陷入被動的局面之中。
“這次地震中,擺放在架柜沒有封閉的文物,損失就比較嚴重;而擺放在封閉架柜中的文物,損失則輕得多。此外,在擺放文物的庫房和陳列室這塊兒,應該更加注意文物的穩(wěn)固性質。更保險一點的是,珍貴文物還是需要匣盒保護,文物架柜也不能太高,庫房的墻壁至少得是支撐墻。”一位文物工作者這樣總結道。只是,事實證明,這結論來得太沉重了。
據報道,受損文物的修復工作將與災后重建同步進行——所有文物均已建立檔案資料,一旦垮塌,可以依照資料進行重建;如果是部分受損,則進行搶修、加固。然而,“即使復建,也已經不是文物了!睆埫,四川省江油市文物管理所所長,他的話同樣直白得殘酷,卻毫不留情地說明了一個事實——失去的,終歸就是失去了!
那么,還能夠做些什么?大概只有說上一句:“請珍惜留下的一切吧!”要知道,它們得以留下,或許不是由于足夠堅固,而僅僅是因為幸運。
震區(qū)之痛
一場災難過后,頑強的人們已經開始規(guī)劃,甚至動手重建自己的家園。然而,如同許多逝去的生命一樣,總有些事與物是再無法出現在現實中的——承載、積淀了千年歷史文化的巴蜀之地正在經歷著劇痛,多少個“不可復制”、“古今罕有”、“無法修復”的文物奇跡被永遠地埋葬在那個時間點之下,公元2008年5月12日。
地區(qū)
都江堰 古建筑95%被震壞
據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長王瓊介紹,都江堰附近的很多古建筑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其中包括初建于南北朝重建于清代,紀念都江堰開鑿者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廟。汶川地震發(fā)生后,這座建于山坡上的古廟宇隨山體滑坡毀于一旦。另外,都江堰景區(qū)內絕大多數古建筑都遭到嚴重損毀。一位文物官員透露,憑肉眼觀測,都江堰40余處古建筑中,有95%在這次地震中受損,其中受損最嚴重的,除了泰安寺,還有二王廟、伏龍觀、青城山天師洞的皇帝殿等。
不幸中的萬幸是,建于兩千年前的都江堰幾大主要水利工程組成部分挺了過來,這被許多考古專家視為奇跡。目前都江堰的主要組成——寶瓶口(引水口)、飛沙(泄洪堤)基本無恙,只有魚嘴出現了裂縫。
綿陽 5處“國寶”嚴重受損
由于處于龍門山地震斷裂帶附近,綿陽及其所轄縣市成為了這次地震的重災區(qū),不僅人員傷亡慘重,地面文物也大面積遭殃。據綿陽文物部門初步統(tǒng)計,該市8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5處嚴重受損,30個省級文保單位,24個受損。在綿陽市區(qū),我國唯一一個雙闕都在的“平陽府君闕”嚴重錯位,部分開裂。據綿陽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唐光孝介紹,在這次特大地震中,平武的報恩寺、江油的竇團山等人們比較熟悉的文物景點全部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而在北川縣,館藏文物和地面文物全部毀滅,北川文博館及羌族文化相關陳列室全部夷為平地。
阿壩 九成碉樓可能受損
地震對阿壩州的地面文物也造成嚴重毀壞,尤其是古老的村寨和體現藏羌民族特色的碉樓。阿壩州文物管理所所長陳學志介紹,該州80%到90%的藏羌碉樓可能已經受損。陳學志說,在理縣,最有價值的桃坪羌寨受損嚴重,這些建筑大部分為明代的,體現羌族高超的建筑藝術。但現在不少房子已經開裂、傾斜,其中的3座碉樓頂部已經坍塌。
建筑
青城山 道教文化圣地遭重創(chuàng)
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處的青城山是這次地震的重災區(qū)之一。事實上,這也是近千年來青城山所遭受的最嚴重的破壞。
“都江堰·青城山”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fā)源地之一,山上分布大小道觀約百余座。地震后,青城山道教古建筑群嚴重受損,屋脊、屋面全部毀壞,大部分古建筑傾斜,部分垮塌。其中,伏龍觀屋脊坍塌成為危房,上清宮、天師洞受損。頗受港臺明星青睞的青城山前門的普照寺也損失慘重,其大雄寶殿房頂全部坍塌。
此外,在都江堰水西門外,與水利工程一道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二王廟已坍塌成一片廢墟,昔日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的情景不再復見,各種木頭的主體構件也散成一堆。二王廟后面的李冰紀念堂也因地震而變得殘破不堪,兩面的墻壁開裂,中央的李冰雕像明顯傾斜,地上一片瓦礫。
七曲大廟 建筑群嚴重受損
地處綿陽市梓潼縣的七曲大廟山建筑群也在這次地震中遭受嚴重損失。七曲大廟中的關帝殿、桂香殿、天尊殿、文昌正殿等所有古建筑在這次地震中受損嚴重,幾個大殿的基本墻體坍塌,個別地方即使沒有倒塌,也已經因地震而發(fā)生變形,整體面積達400平方米。不僅如此,由于墻體垮塌,還造成了附于其上的明代珍貴壁畫被損。
七曲大廟山建筑群保留了從唐代至明清不同時代的建筑,據說,當年,著名建筑史學家梁思成先生在參觀了這座建筑群后曾經嘆為觀止,稱之為中國古代寺廟中的經典范例。
僅以天尊殿為例,該殿檐椽前伸超過2米,然而卻無檐檁支撐重量,鴨嘴昂和梅花斗拱壓在柱子后面的梁枋之間,既創(chuàng)造了空闊的殿堂空間,同時又保持了結構建造上的平衡,堪稱經典。
竇團山 李白故居全部被震裂
位于綿陽江油市的李白故居在地震中房屋全部被拉裂,部分垮塌,李白故居隴西院山門完全坍塌。連日的余震造成江油市內清代建筑幾乎全部倒塌,最重要的文物隴西院照壁、粉竹樓照壁和太白祠偏殿全部垮塌。
竇團山峰下不遠處的云巖寺始建于唐,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大地震過后,云巖寺受到嚴重損壞,竇真殿、東岳殿全部垮塌。
周邊
陜西 兵馬俑輕微受震
由于距離震中位置較遠,世界文化遺產兵馬俑在大震發(fā)生初期暫無恙,但由于余震頻發(fā)帶直逼陜西,令秦朝帝王都府多處文物古跡受損。在多次余震發(fā)生后,兵馬俑出現了極其輕微的受震跡象。
陜西省文物局表示,在此次地震中,兵馬俑出現了俑坑四周泥土脫落粉碎的情況。由于部分俑坑在震前既處于一種修復狀態(tài),所以必要的保護措施已經先期采取。
目前,表現最為明顯的是秦俑博物館一號坑內兩件陶俑俑頭偏斜。二號坑展柜中的中級軍吏俑向右傾斜5度;三號坑中有兩件兵俑及一件馬俑出現輕度裂縫,另有件經修復的馬俑右前腿在黏合處開裂。目前,專家已對兵馬俑實施全面監(jiān)控,防止余震對文物構成進一步影響。
同時,各國家級、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陜西境內藍田水陸庵、留壩縣的張良廟、西鄉(xiāng)縣的午子觀、勉縣的武侯墓、涇陽縣的崇文塔、周至縣的八云塔、韓城的北營廟等不可移動文物建筑都出現了墻體開裂、建筑整體下陷等現象。但令文博界較為慶幸的是,震前已有下陷傾斜等狀況存在的西安大雁塔經測繪局勘察無明顯受損,但塔室內四面及券洞頂部二至七層有粉層裂縫,四至七層塔室有部分粉層成塊狀脫落。同處于西安市內的鐘樓也在地震中出現了墻體裂縫、椽子脫離等現象。
據統(tǒng)計,陜西全省有56處文物保護單位發(fā)生災情,308件可移動文物受損,其中珍貴文物41件,所幸尚未發(fā)生一起不可移動文物坍塌現象。
甘肅 288件文物無法修復
根據統(tǒng)計結果顯示,這次地震中,甘肅省文物受損嚴重,隴南、天水、平涼、慶陽、甘南、定西、武威、白銀等8個市州共有45處不可移動文物受損。其中,受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至1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至13處,受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至16處。據報,上述文物保護單位多數出現構件脫落、榫卯拔裂、梁柱移位、墻體裂縫甚至倒塌等現象。另外,在此次地震中,甘肅省各級各類文物收藏單位目前共受損文物607件(含民營博物館藏品),其中一級文物4件(含國寶1件),二級文物6件,三級文物51件,一般文物及尚未明確級別的546件,288件文物在震災中被毀無法修復。
此外,據甘肅省文物局安全督查處處長賀養(yǎng)州介紹,在此次震災中,甘肅省博物館館舍等設施受到嚴重破壞,16座博物館館舍受損。尤其是受害嚴重的隴南市,全市9個文物收藏單位中有7個受到損壞。武都區(qū)博物館庫房、展廳計720平方米已成危房;文縣文化館庫房30平方米已成危房;康縣文化館庫房、展廳已成危房;禮縣博物館庫房、展廳計180平方米多處出現1厘米寬的裂縫;徽縣博物館辦公用房300平方米出現裂縫,新建大樓1~6層均出現裂縫;西和縣博物館庫房、展廳計100平方米大多出現裂縫。天水市博物館、清水縣博物館、張家川縣博物館、平涼市博物館、慶陽市博物館、西峰區(qū)民俗博物館、寧縣博物館、華池縣博物館、武威西夏博物館等墻體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
建筑
張飛廟 墻體嚴重開裂或垮塌
四川閬中市張桓侯廟又名張飛廟,始建于蜀漢末年,其有實物可考的歷史可上溯到北宋宣和年間。根據四川省文物局提供的情況,地震后,張飛廟整個建筑傾斜;墻體嚴重開裂、垮塌;屋脊斷裂、塌陷;屋面瓦大面積脫落。此外,中國影響最大的三國古跡——紀念諸葛亮的成都武侯祠在此次地震中一面清代的墻整體剝落。
皇澤寺 武則天祀廟墻體開裂
四川省廣元市相傳是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故里。位于城西嘉陵江畔的皇澤寺是武則天的祀廟,建于公元959年,寺內保存著開鑿于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龕、1203件摩崖石刻造像及其歷代碑刻。地震過后,山體大面積滑坡,嚴重威脅文物本體和人員安全;墻體開裂;油漆大面積脫落;脊瓦斷裂滑落;地面塌陷。報恩寺 建筑群受災情況嚴重
興建于明代的平武報恩寺占地近2.5公頃,是一組兼有宮殿和寺廟特征的建筑群。報恩寺各殿宇均用珍貴的楠木修建,不生蜘蛛,更重要的是這座由宮殿改建成寺院的建筑群,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其無論木雕、泥塑、石刻、壁畫都是工藝精巧,造型生動,形態(tài)逼真,風姿多采。
然而,如今,從平武當地幸存的文博系統(tǒng)員工發(fā)來的手機照片看,地震發(fā)生時,報恩寺,這個此前四川省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式建筑群內的建筑,無一幸免。以大雄寶殿為中心的前后建筑群均不同程度受損,天王殿墻體和報恩寺祭祀碑垮塌,大雄寶殿墻體向外開裂,裂縫達10厘米,壁畫嚴重受損;另外,山門正脊斷裂,由此引發(fā)了兩側琉璃墻前壁垮塌,殿內明代塑像手臂斷裂。照片上顯示,此前雄壯的大悲殿已坍塌成一片廢墟,而里面的珍貴文物明代泥塑也已開裂,有些已經在雨水中瓦解。
摩崖造像 山體垮塌文物受威脅
距離巴中城南1公里的南龕摩崖造像始于隋,盛于唐,現有石窟176個、2700尊造像。地震時由于山體滑坡,摩崖造像墻體開裂2至5厘米;墻面、門柱傾斜,地基塌陷。今年初,中央財政曾專門撥款1269萬元對摩崖造像進行過環(huán)境綜合整治和維修。
唐斜塔 塔身變形部分被損毀
閬中滕王閣原有唐代佛塔一座。這尊佛塔甚為奇特,無論朝任何方向看,塔身都是朝著一邊傾斜,視覺效果獨特,被專家稱為“唐代斜塔”。地震發(fā)生后,這座佛塔塔身變形;塔剎震落、損毀。
領報修院 百歲教堂8秒被摧毀
在彭州市白鹿鎮(zhèn)書院村,有一座獨特的西方天主教教堂——領報修院(俗稱“白鹿上書院”)。它始建于1908年,今年剛剛度過百歲,然而,不幸的是,這座建筑在這場大地震中坍塌。目擊者稱,5月12日大地震當天,只用了8秒,這座老教堂就被摧毀。
云巖寺 必經之路危險重重
據介紹,這次全國重點文物受損嚴重的還有江油云巖寺。由于連續(xù)多天的強烈余震,地層巖石發(fā)生了斷層位移擠壓,進入云巖寺的石梯已經發(fā)生嚴重變形,行走十分危險,而寺內的竇真殿、東岳殿、天王殿等全部坍塌,現場一片瓦礫廢墟。另外,飛天藏四面墻體垮塌嚴重,觀音殿的屋頂脊飾也部分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