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國內(nèi)名勝 |
|
蘇州景點:姑蘇城外寒山寺 煙波太湖美不勝收(圖)
日期:2008-04-23 來源:新浪體育 作者: 我要評論()
楓橋 楓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自從唐代詩人張繼寫下了《楓橋夜泊》之后,千百年來,凡來蘇州的游客,都要來此領(lǐng)略一下楓橋的詩情畫意。 其實,楓橋只是一座江南常見的單孔石拱橋。大運河在此通過,這里又是官道所在,南北舟車在此交會,舊時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鎖起來,這里便成了理想的停息之地,此橋便因此得名為“封橋”,后因張繼的詩而易名“楓橋”,并沿襲至今。 作為楓橋景區(qū)重要組成部分的江楓洲已建設(shè)完成,江楓洲主要圍繞《楓橋夜泊》的古詩意境進行開發(fā)建設(shè),不僅使江楓洲的風貌融入景區(qū)古寺、古橋、古街、古關(guān)、古運河形成的獨特意韻中,而且還形成了一批新景觀。北區(qū)以江楓洲楓橋北街為主景,主要凸現(xiàn)古代市井街市特色;中區(qū)建造了大型古戲臺和漕運博物館,展示古代漕運歷史;南部則以綠化建設(shè)為主,建有江楓草堂和水碼頭。 江楓洲與寒山寺隔水相峙,相映成趣,游客在這里可以拍到具有《楓橋夜泊》意境的照片。 寒山寺: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外的楓橋鎮(zhèn),建于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jiān)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臺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內(nèi)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nèi)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寺內(nèi)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jīng)樓、碑廊、鐘樓、楓江樓等。 過楓橋古鎮(zhèn)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楓橋橋頭,抬眼即可見碧瓦黃墻的寒山寺坐落在綠樹叢中,院內(nèi)青松翠柏,曲徑通幽。唐朝詩人張繼途經(jīng)寒山寺,寫有《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韻鐘聲千載流傳,寒山古剎因此名揚天下。 太湖: 太湖古稱震澤,又名五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2400平方公里水面,蘇州占3分之2強,太湖72峰,蘇州攬入58峰,國務(wù)院規(guī)劃的沿太湖13個風景區(qū)69個景點,蘇州有6個景區(qū)34個風景點,正所謂“太湖風光美,一半在姑蘇”。太湖有大小島嶼48個,峰72座。這里山水相依,層次豐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畫卷。 太湖東、北、西沿岸和湖中諸島,為吳越文化發(fā)源地,有大批文物古跡遺存,如春秋時期的闔閭城越城遺址、隋代大運河、唐代寶帶橋、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書屋、明代揚彎一條街、宜興三洞、無錫三山和蘇州東、西洞庭山等。 太湖風景名勝區(qū)素以宏大的層次,豐富秀麗的湖島山水風光而著稱,蘇州沿太湖地區(qū)尤為得天獨厚,漫長而多變的湖岸線,形成豐富的沿湖景觀,山林豐茂、花果飄香、文物古跡遍布其間。黿頭渚是觀賞太湖風光的最佳地方,“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當游人進入公園大門,看到的是花木、庭園,根本見不到太湖的影子。在庭園內(nèi)走出一段路,登上一個高階,那浩瀚壯闊的太湖,一下子展現(xiàn)在眼前,令人頓感心胸開闊。(新體)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使用,未經(jīng)授權(quán),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zhuǎn)載。 相關(guān)新聞
蘇州
熱點推薦
企業(yè)服務(wù)
|
|
|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 WWW.www.hao543.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