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吁上海建立園林博物館
《黑神話:悟空》成為今年的文化遺產年度熱詞,“園林遺產”何時能成為文化遺產熱詞?日前在古猗園舉行的“園林遺產與當代生活美學”學術對談暨園林文創(chuàng)展上,上海大學特聘教授、上海大學圖書館館長潘守永的發(fā)問引起不少人思考。
上海擁有豐富的園林文化遺產,具有海納百川的特征,但目前園林博物館在上海博物館界還是空白。專家在會上呼吁,上海應建立自己的園林博物館,多樣性、交融性、創(chuàng)新性、國際性園林是建立上海園林博物館的基礎和價值。
舉辦跨界園林學術對談的空間位于古猗園“道德講堂”,也就是春藻堂內,環(huán)境古雅清幽,桌上擺著菊花盆景,門外能看到現(xiàn)代的小區(qū)居民樓,好像穿過院墻就可以進入市井煙火。
園林遺產看似離生活很遠,其實不過“一墻之隔”。這也正如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景觀學系教授韓鋒、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風景園林教授居閱時等對談嘉賓所言,遺產要和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園林遺產美走進當代生活。韓鋒認為,中國園林建構了中國人的文化與身份認同,她倡議大家學會賞析與享用瑰麗的園林遺產,提升個人的生活審美能力。居閱時向現(xiàn)場觀眾分享了如何自己布置園林的小妙招,買個石筍、幾塊太湖石、弄一點竹子,花費成本不高,就可以在自家院子里復刻經典園林的角落。
“在古猗園里可以看到很多國家級非遺,比如江南盆景栽培、絲竹、小籠包等等,這個物質空間里體現(xiàn)出的衣、食、住、行相關非遺項目已經不勝枚舉”。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非遺理論與應用創(chuàng)新基地負責人方云認為,“生活審美化,審美生活化”,園林審美的復興與中式生活的回歸,是東方哲思和精神氣質的集中體現(xiàn),它倡導了雅致生活之風,塑造了都市生活新風尚。
參加對談的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章莉莉特意選了一件織有亭臺圖案的新中式上衣,好像把園林“穿”在身上。她建議從江南色彩的詩意表達中提升公眾對中式審美的認知,有利于培養(yǎng)對中國傳統(tǒng)園林文化的熱愛與園林遺產的保護意識。
對談中,居閱時呼吁建立上海園林博物館,引起學者的共識。“我們了解一個城市文化的最好方式是去看博物館,博物館不嫌多,在上海,園林博物館還是一個空白。當下北京、蘇州都有園林博物館,海派園林有著自己的美學特點和強烈的社會變遷特征,值得用博物館的方式梳理呈現(xiàn)。希望社會各個層面能夠一起努力來完成這件事情。”
“園林遺產與當代生活美學”學術對談暨園林文創(chuàng)展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文教結合項目,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公園主題功能拓展項目支持,上海古猗園與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共同舉辦。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北京國際城市設計大會舉辦
11月16日至17日,2024(第八屆)北京國際城市設計大會在北京建筑大學舉辦。會上,《城市更新 綠色指引》新書對外發(fā)布。本屆大會以“變革·傳承·包容”為主題【詳細】
30085家中22%虧損 中國主題公園需要“冷思考”
截至今年10月份,內地共有30085家主題公園,其中87座是特大型和大型主題公園,298家為中小型主題公園。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國內主題公園中,22%仍處于虧損狀態(tài),19%實現(xiàn)收支平衡,59%已經實現(xiàn)了經營性盈利【詳細】
從進博會看中國文旅 文旅市場邁向新繁榮
已連續(xù)舉辦七屆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成為展示新產品、新技術、新場景、新風尚的重要平臺。本屆進博會的舉辦不僅帶動了舉辦地上海的旅游相關消費,還有效拓展了各地旅游合作,同時也成為觀察中國文旅發(fā)展新動向的窗口【詳細】
城市更新激發(fā)石家莊澎湃活力
2024年6月,石家莊獲評全國第一批城市更新行動城市。三年建設期,石家莊市還將精心謀劃和實施四大類52個城市更新項目,投資規(guī)模達41億元。這座傳統(tǒng)的工業(yè)城市,正在迎來勢頭強勁的“二次生長期”,但那些關于這座城市的工業(yè)記憶不會消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