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燃燈古塔重“燃”文化活力
在通州,“一枝塔影認通州”這句古詩可謂家喻戶曉。這里的“塔”,說的就是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燃燈塔??缭角?,燃燈塔下幾經(jīng)變遷。漕運年代商賈云集,漕運終止后,這里一度變得寂寥。
但這兩年可大不一樣了。古塔周邊舉辦的各式各樣的文旅活動不斷。就在剛剛過去的端午節(jié),塔下的非遺市集讓不少游客流連忘返。下半年,還會有不少活動在塔下亮相。
燃燈塔,這個通州人眼中再熟悉不過的地標,如今正成為城市副中心古今交融、最具人氣和活力的文化IP。
夜色中的燃燈塔。趙樹生攝
端午節(jié)期間,燃燈塔下舉辦非遺市集。龔雪東攝
非遺市集,好東西不少,文化味濃郁。龔雪東攝
滿滿煙火氣息
端午節(jié),不少市民來到燃燈塔下的非遺市集湊熱鬧。記者聽著信兒,也來逛了一番。走過大成殿,穿過圣容殿,紅墻灰瓦隔開了都市的喧囂,沿著尊經(jīng)閣前清幽的小路再向西行十來步,邁過一座月亮門,熱鬧又從這兒起撲面而來——崇圣殿前的廣場上翠綠古松與紅墻灰瓦相得益彰,一個個展位前游客來來往往。大家似乎都被這古樸典雅的氛圍感染,聊天談話也輕聲細語。
仔細逛來,處處是寶。有本地人所熟知的空竹、毛猴,也有趣味滿滿的馬尾繡、手工掃帚、繩結、景泰藍。亮閃閃的花絲鑲嵌飾品展位前圍了不少人,花絲鑲嵌廠工作人員和記者嘮起嗑來,“以前北京花絲鑲嵌廠的場址就在燃燈塔下這片區(qū)域,現(xiàn)在已經(jīng)搬到了張家灣鎮(zhèn),今兒個是我們頭一回重返老場址做展銷,真是情懷滿滿。”
不只有本地的非遺技藝,大運河沿途南方城市的非遺技藝傳承人,也有不少來此展銷。江蘇揚州的髹漆技藝展位上,工作人員指著擺在桌臺上的雕漆嵌玉盤子擺件,介紹起得意之作:“這可是純手工制作的雕漆,反復刷了一百層大漆,上面還鑲嵌了各種玉石。”聽到介紹,幾名游客趕緊湊上來,仔細端詳,一名游客的女兒還為母親介紹起了自己對髹漆技藝的理解。
燃燈塔下紅火的不只是非遺市集。前不久,“文旅+直播”電商嘉年華也在這兒舉辦。通過招商引資落地副中心的公司在燃燈塔下搭起直播間,為全國網(wǎng)友直播帶貨通州好物。
從2022年9月6日重新開門迎客以來,燃燈塔下精彩活動不斷:大運河馬拉松燈光秀、春節(jié)年味市集、XR光影秀、國風音樂會……這里已然成為兼具厚重歷史底蘊和先鋒潮流時尚的活力文化秀場。
塔下幾經(jīng)變遷
對于居住在燃燈塔周邊的居民來說,到古塔下遛遛彎,早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他們眼中的古塔變遷,別有一番意趣。
家住果園的90后陳先生的寶寶即將降生,燃燈塔這一片是陳先生和妻子傍晚散步最常去的地方。車停在司空分署街,從通州電影院旁小門步入西海子公園,向東北方向穿行至通惠河畔,繞園一圈就到了燃燈塔下,跳舞的、放風箏的、遛娃的,是那樣無憂無慮。“在這里遛彎抬眼就是景兒,到處是悠閑的居民,充滿松弛感,對即將出生的寶寶也是一種熏陶。”
“我對通州歷史文化很感興趣,燃燈塔1000多年沒動,但是塔周圍的風景變了又變。如今副中心建設日新月異、大運河文化被重新挖潛、運河商務區(qū)拔地而起,再遙想古時,曾經(jīng)的繁華熱鬧仿佛又重現(xiàn)眼前了。”陳先生不禁感慨。
上世紀九十年代,和燃燈塔緊鄰的是北京花絲鑲嵌廠。那時剛參加工作的“老通州”孫立新就是在這兒學的手藝。“上課是在廠區(qū)最北的那間廠房,和燃燈塔一墻之隔,有時候正上著課,一陣風吹來,塔檐上的幾千個銅鈴叮當作響,好聽極了。”那時塔被高墻圍起來,墻外滿眼雜草,到訪的人不太多。倒是塔周圍的平房區(qū)越建越密,儼然成了一座大型居住區(qū)。
50后王榮華是燃燈塔附近的老居民,她對這里有著更多記憶,“年輕時燃燈塔附近人氣兒倒是不差,附近賣飲料零食的、賣農副食品的、賣鞋服飾品的都有,吆喝聲、討價聲不斷。只不過那時缺乏管理,每天都鬧哄哄的。”
如今,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筑群經(jīng)過修繕提升,已從文物景觀變成了旅游景區(qū),并于2022年9月面向公眾開放。當年的痕跡難覓,但圍繞古塔的各類文化活動又重新燃起,關于塔的故事也越來越為人所熟知。
講述“活”的歷史
在大運河畔的西海子公園內,生長著一株老榆樹,古樹編號為110112A00001,是北京市一級古樹。樹雖其貌不揚,但它的故事現(xiàn)在已經(jīng)為很多市民知曉——它從燃燈塔上移栽至此地,因而得名“塔榆”。榆樹非常耐貧瘠,僅靠塔頂上的薄土生根發(fā)芽,至今屹立三百余載,表現(xiàn)出了頑強的生命力。
北大燕園未名湖畔博雅塔與燃燈塔的“雙塔奇緣”也廣為流傳:博雅塔為校園里的一座水塔,外觀取自通州燃燈塔,兩塔一西一東,成了北京融匯多元文化的象征。
燃燈塔作為通州著力打造的文化IP,曾經(jīng)鮮為人知的故事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人知曉。
“要讓祖國大地上的文物古跡活起來,就要講好當?shù)氐墓适?,這也是通州人民一直在努力做的。”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理事、北京大運河文化研究會會員任德永表示,這些年,通州聚起了很多書法家、畫家、攝影家,包括年輕人做的自媒體也在關注這里。
“創(chuàng)作,更需要對歷史的深入了解。比如燃燈塔下的變遷,我們的了解越來越豐富。”任德永說,明代中期,漕運的重心由張家灣鎮(zhèn)轉移到了燃燈塔下,通州城東門和北門外建起了兩座漕運碼頭,燃燈塔正坐落在北門城內。這里從此成了通州城的政治和商業(yè)中心,通縣衙門坐落于此,這里又是商賈云集。直到晚清時期,燃燈塔周圍已經(jīng)形成了史家胡同、扁擔胡同、瓷器胡同等102條胡同,一片車水馬龍。
時間來到副中心時代,燃燈塔周邊有了新氣象,因漕運中斷而黯淡蕭瑟的北運河正在實現(xiàn)文化復興。今年初,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qū)順利通過驗收,獲評5A級景區(qū)。以大運河為紐帶,從北向南形成了一條文化長廊,也形成了“眾星拱月、串珠成鏈、各美其美”的城市空間和功能布局。不遠處的運河商務區(qū)高樓林立,已經(jīng)吸引2萬余家企業(yè)在此注冊發(fā)展。
今日再望古塔,古韻悠悠,新城環(huán)繞,古今同輝之景令人贊嘆。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走進成都世園會:山水園林帶動文旅消費
月季、三角梅開得正艷,水聲潺潺,亭臺樓閣、星空樹屋錯落有致。走進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溫江分會場,姿態(tài)各異的川派盆景坐落在草木之間、流水之畔,勾勒出精美別致的山水畫卷【詳細】
頤和園天壇動物園如何成“頂流”?
端午假期,(北京)市屬公園及中國園林博物館共接待游客124萬余人次,同比增加24.27% ,較2019年增加11.23%。假期三天,市屬公園中游客量排名前三的每天都是頤和園、天壇、動物園。其實,在以往的清明、五一、國慶等節(jié)假日,也總是這三家公園位列前三。頤和園、天壇、動物園如何成為市屬公園里的“頂流”?【詳細】
造夢快樂經(jīng)濟 主題公園的“出圈”新玩法
今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適逢周末,在各地主題公園,兒童節(jié)主題活動不勝枚舉。親子家庭在當天為孩子營造滿滿的儀式感;成人游客也不甘落后,喊著“誰還不是個孩子”,在游樂項目中享受快樂。主題公園催生的“快樂經(jīng)濟”有力拉動了消費。面對迪士尼、環(huán)球影城等國際大IP,本土主題公園深耕IP、多元運營,走出獨具特色的突圍之路【詳細】
讓城市濱水空間成為“活力磁場”
水孕育了生命,創(chuàng)造了文明,滋養(yǎng)了生活,也促進了城市的誕生、延續(xù)和發(fā)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