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百花嶺上的海芋。海南日報記者陳耿攝
海杧果實和花朵(資料圖)
海杧果實和花朵(資料圖)
7月份,一則關(guān)于海口市碧海大道上種植有毒海檬樹,果實長得像芒果的新聞報道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有毒植物作為景觀植物并不鮮見,像能開出美麗花朵的夾竹桃,海檬樹也屬于夾竹桃科植物,在瓊北民間,它的果實還有一個很美的土名——“甘茄”,不過,那是萬萬品嘗不得的。
我們身邊有哪些常見的植物有毒?哪些科屬的毒性植物多?本周海南周刊邀你一起去尋找答案。
植物帶有毒性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hù)”手段,因為植物無法像動物可移動來逃避捕食者,所以產(chǎn)生這些統(tǒng)稱為次生代謝產(chǎn)物的有毒物質(zhì),使得動物們在采食后感到不適,吸取教訓(xùn)以后不敢再“欺負(fù)”,從而達(dá)到保護(hù)自身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帶有毒性決定了有些植物成為“不可觸摸的美”,但現(xiàn)在因毒性植物而亡的概率很低,如果遇到了毒性植物,也沒必要走入避之唯恐不及而徹底封殺的極端。
夾竹桃科的海杧果
作為新聞報道中的“主角”——海檬樹,指的其實是海杧果。雖然它的果實、名字和芒果很像,但它們之間并沒有“親緣”關(guān)系,芒果是漆樹科植物,而海杧果是夾竹桃科的常綠喬木。
“我在白沙門公園見過這種樹,花是白色的,葉子長得跟雞蛋花的葉子有些相似。”??谑忻駨埮空f,白沙門公園有不少植物,之前她也沒有仔細(xì)辨認(rèn)過樹種,直到最近才知道原來那是海杧果。
張女士將海杧果葉當(dāng)成雞蛋花葉,說錯也錯,說對也對。因為這兩種植物來自一個“家族”,都是夾竹桃科的“親戚”,外形上難免長得有相似的地方。
作為夾竹桃科的成員,海杧果有著屬于該科的重要特征:植株里含有白色的乳汁,如果扯下一片葉子,就能看到傷口處泌出的汁液。此外,它們的花瓣一般以旋轉(zhuǎn)狀排列,每一片花瓣約好了似的,都以一個固定角度朝一側(cè)傾斜,最后完全綻開時,整朵花看上去就如同螺旋槳一般。
海杧果果實成熟的時候外皮會變紅,約有鴨蛋大小。因為果皮的紅顏色,海杧果因此有一個別名叫作牛心茄子。《海南植物志》中記錄,海杧果的果實有劇毒,以核仁最毒,含毒成分為氫氰酸和海杧果甙,誤實足以致死。樹皮、葉和乳汁藥用,有催吐、下瀉之效,但用量須謹(jǐn)慎。
既然是這樣有“危險”的植物,為什么還要被選作綠化樹種?有園藝工作人員介紹稱,海杧果多生長在沿海地區(qū)或海邊濕潤的地方,可用作防潮樹種,是優(yōu)良的海岸防護(hù)林樹種,而且海杧果葉深綠色,樹冠美觀,是不錯的景觀樹。
雖然它的果實有毒,但不至于談“樹”色變,人人避之。大家謹(jǐn)記一條就行,遇到了海杧果不管出于好奇還是想挑戰(zhàn)自我,都不要輕易將它往嘴里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能吃,不能吃,不能吃。
天南星科的海芋
不能隨便吃的植物有很多,海芋也是其中之一。
這種來自天南星科海芋屬的植物,“老家”原本是在南美洲,俗稱痕芋頭、野芋頭、大根芋等,長得和我們常見的芋頭十分相似。
說起海芋的名氣,歌手蕭敬騰還為其唱過一首同名歌曲《海芋戀》,歌詞中唱道:“你在天南星,氣質(zhì)非凡的好有活力,輕輕柔柔的想念,在海芋的季節(jié),還記得湖畔曾與你相遇,甜甜蜜蜜的曖昧,在海芋的季節(jié)……”
海芋不僅有自己的“主打歌”,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作“滴水觀音”。名雖好聽,但卻是有毒的植物。
據(jù)了解,如果皮膚接觸到海芋汁液會引起發(fā)癢發(fā)紅等不適感,眼睛碰到汁液也會有風(fēng)險;更不能因為其長得像芋頭而誤食,誤食莖葉會致喉舌發(fā)癢、腫脹、流涎、惡心、腹瀉等癥狀。
其實,天南星科許多植物都有毒,這樣的毒性可以保護(hù)它的植株尤其塊莖不受傷害。但令人糾結(jié)的是,由于這個科很多植物都具有充滿淀粉的塊莖,所以人們依然想出各種方法把它們送上了餐桌,比如說對芋頭的處理和食用。
同時,天南星科也盛產(chǎn)大葉子的植物。實際上,芋這個字的來源說法多樣,被各個典籍引用最多的是《說文解字》中的說法——“大葉實根,駭人,故謂之芋也”,進(jìn)而解釋是“芋猶言吁,吁,驚辭也。故曰駭人。”也就是說,古人見到了粗枝大葉的芋非常驚訝,不自覺地發(fā)出了“吁”的感嘆,芋因此而得名。
至于如何區(qū)分海芋屬和芋屬,有農(nóng)戶按照自己的經(jīng)驗說:“野芋的莖高大,芋頭矮,而且開的花不一樣。”
茄科的曼陀羅
在海南,還有一種常見的有毒植物——白花曼陀羅。這種其貌不揚(yáng)的植物一年四季枝繁葉茂,在路邊、荒地或是房前屋后都能看到,開花時一朵朵似喇叭狀。
曼陀羅雖常見,卻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在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王語嫣和她母親王夫人隱居的山莊是“曼陀山莊”,有人認(rèn)為山莊的名字正是來自于曼陀羅花,而有人則認(rèn)為王夫人在山莊中種植的“曼陀”其實是山茶花。曼陀羅的另一處神秘是在佛教中,既有著優(yōu)美的傳說,也有深邃的釋義。
從武俠小說回到現(xiàn)實世界中,白花曼陀羅其實是來自茄科的植物,又被稱為喇叭花、鬧羊花、風(fēng)茄兒。它以全株含有“莨菪堿”聞名,還含有阿托品等成分,一定劑量的莨菪堿會令人產(chǎn)生幻覺、昏迷麻痹反應(yīng)。
因此,“劇毒、致幻、麻醉”等也成為與曼陀羅一同出現(xiàn)的高頻詞匯。古時的“蒙汗藥”就是利用莨菪堿能松弛肌肉,抑制汗腺分泌的功效,成為江湖刀光劍影中的“制勝之寶”。除了曼陀羅,茄科植物還有不少成員也含有類似化合物。例如天仙子、顛茄、紅花煙草等,都是以毒性見長的植物。
來自中科院的科普資料顯示,文藝復(fù)興時期,愛美的意大利婦女更是將“曼陀羅”發(fā)揮至極,她們不顧曼陀羅的毒性,將其中提出的含有莨菪堿的顛茄汁滴進(jìn)眼睛,形成散瞳的效果,以使自己看起來更漂亮更勾魂。
但曼陀羅的這一特性也被視為“亦毒亦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相傳此花,笑采釀酒飲,令人笑;舞采釀酒飲,令人舞。予嘗試此,飲須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驗也。”華佗發(fā)明的“麻沸散”主要成分也是曼陀羅。
常見有毒植物
海杧果、海芋、白花曼陀羅、夾竹桃、長春花、軟枝黃蟬、喇叭花、牽牛花、洋繡球、馬櫻丹
最新評論: |
中國風(fēng)景園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hao543.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