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建筑與古典園林的結合
在一個人美術館這個項目上,我提過,我對影子的迷戀其實出于地域氣候之于人的經(jīng)驗,習慣使然。在八分園不同空間,我塑造了不同影子的情緒。由于園子的存在,這些影子能夠明確傳遞溫度,風和聲音的信息而具有飽滿的豐富性。
“我需要在創(chuàng)作中和作品保持距離,但細節(jié)仍然干擾著我”。建筑學一度著迷于建筑學意義的細部,現(xiàn)在我刻意和它保持距離,不是我不喜歡,而是需要借用工人相對粗暴的施工方式來呈現(xiàn)沒有細部的細部。所以我對業(yè)主說邊庭的圍墻就不要找平抹光再上漆,就直接在基層上罩漆,我有些喜歡這種視覺的質(zhì)感,但最后影子在墻上呈現(xiàn)國畫皺法的效果,這個是意外。
在確定立面穿孔鋁板的花紋時,我即興選定了梅花,什么花紋不重要,重要的是花紋形成的穿孔是否足夠在立面制造出面紗的感覺。園子的主樹是原來庭院里的樸樹,那么園子就圍繞它展開吧。那天我站在現(xiàn)場,背對入口看著墻壁,我想開個月門吧,當時就是想這么做。
原來庭院里還有棕櫚樹,造園師試圖消滅它們,而業(yè)主則有些心痛,我覺得留著就留著吧,現(xiàn)在它們被竹林遮掩,毫不突兀,有鳥在上面筑巢。
在入口庭院,我原本要求拆除門頭然后設計了耐候鋼板的門房,業(yè)主拆除了一半門頭,也造了門房就一直停在那里。我是堅持我的強迫癥還是縱容業(yè)主呢?我決定因地制宜,我說服業(yè)主多拆了一點保持了緊繃的邊界,我要求把原來的粉飾層鑿掉,露出水泥基層,不許把原門頭的柱子包裹成門房外墻的一部分,把門房空間用短墻圍起來形成一個前院。然后業(yè)主突然全刷成白色,就像邊庭那堵有些糙的圍墻。我站在前院那棵保留的香樟樹下,看看竹林圍繞的入口和灰色礫石的地面。
史總總是委婉地要求我思考一下圍墻的設計,我先后嘗試了波形陽光板,離瓦,穿孔鋁板(花紋是像素化的千里江山圖),鋁格柵加垂直綠化,我還斷然拒絕了史總提出的爬藤綠化墻。直到9月,八分園的圍墻還是遲遲沒動工,甚至有謠言業(yè)主不打算造了。我意識到也許是造價。我特地找到史總,重申了圍墻的重要性,并給出了現(xiàn)在建成的圍墻樣式。但即便如此,圍墻的造價按照幕墻公司的報價也要100萬左右,但史總找了廣告牌制作公司把造價減少到了40萬,于是動工。
我不太關心格柵的排列形式,但我關心每個格柵的截面尺寸,我拒絕了成品鋁型材,因為厚度和寬度都大了幾厘米,施工方不得不定制,由此造價增加。施工剛開頭,史總發(fā)來照片,問圍墻格柵背后的兩翼樓房的背面是否要噴成黑色,我說不急,等施工完了再看。葛俊覺得格柵的鍍鋅框架焊點難看,希望處理,我也不以為然。
等圍墻完工那天,史總激動地給我電話說明白我的意思了,圍墻的樣式不重要但必須有而且不能完全封死,必須是黑色。這樣的圍墻把周邊環(huán)境疏離在八分園之外并成為八分園的對比,使得八分園成為貼著舊物而新生的場所。我回答是的。鍍鋅框架也是舊物的一部分,而黑色格柵則是新物,至于什么花紋都是可以的,但花紋的最后尺寸決定審美的細致則不可放松。至于黑色才能有力把圍墻和舊物切開并謙虛地成為背景是中央那個華麗圓形帷幕的下句。
沿著竹林經(jīng)過前院,門房和棋牌室,推開大門就是八分園。入園幾步你可以選擇過橋進入美術館,也可以繼續(xù)直走進入竹林背后的餐廳。圓形美術館兩層通高,左手是書房和餐廳,右手是樓梯,正對一個月門,一棵蒼松入畫來,那門后是個改建原來變成臭水池的邊庭。二樓是環(huán)形走廊,可以臨展,也可以作為圖書室和咖啡,三樓是臨展和聯(lián)合辦公,三樓半出休息平臺可以到布草間,樓梯的光線從一樓的暗到最后四樓大亮,進入四樓回首可見擁擠匆忙的城市化邊緣。轉(zhuǎn)而就是薈堂,一個有些小得意地藏在美術館樓上的小天地。轉(zhuǎn)過天井,走上屋頂,是個生機勃勃的菜園子,春天到,菜秸正時,微香中讓我想起食廬的菜秸排翅來。四周的建筑簇擁著這個小小的屋頂,你可以輕輕嘆口氣,它真的是桃花源了。
編輯:gu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