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偉教授:對美國城市規(guī)劃的一些認識
問:離開這些年,感覺國內規(guī)劃教育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張庭偉:進步的一面主要體現在開始意識到物質環(huán)境的建設是為社會經濟發(fā)展服務的,在規(guī)劃教育中開始有意識地引進社會學、經濟學的知識。否則僅僅以一個設計師的理念,如何管理城市?
不足的地方是心態(tài),一種浮躁的心態(tài),是社會心態(tài)在規(guī)劃界的反映。
問:您認為中美兩國的學生有什么最大的不同?
張庭偉:美國學校的學生背景是非常多元化的,他們進入規(guī)劃專業(yè)前,本科學的是完全不相干的專業(yè)。
30%-35%是建筑學背景,50%是文科專業(yè),包括法律、歷史、經濟等,甚至有學國際政治的,還有一小部分是學交通的。
規(guī)劃與建筑學不一樣,必須是團隊作業(yè)。
在美國一個和建筑學生共同進行的設計作業(yè)中,規(guī)劃學生的優(yōu)勢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理念上的分析,然后產生碰撞,弱的一面是物質設計,比如畫圖。好在現在的物質設計技術方面已經不是太要緊的一件事,許多可以用計算機替代,現代技術可以做工匠能做好的事。
我們國內學生相反,是太一樣的背景。
我們現在的學生缺少的不是手,而是腦,缺少的是一種文化底蘊,一種人文關懷的底蘊,這種文化底蘊是流淌在血液深處的。很多學生缺乏這種深層的情懷。
中國學生的最大優(yōu)勢是動手能力特別強,出方案快,圖畫得好,最弱的是缺乏規(guī)劃價值觀。
芝加哥的海軍碼頭方案設計
問:您這樣的觀點是從什么地方得出來的?
張庭偉:通過交談。他們給你講方案,會把方案講得頭頭是道,有很多好的具體處理手法,但不談問題應該如何提出來。不提這個方案的成本誰負擔?誰得益?如何分配設計帶來的好處?
也就是說他們不考慮蛋糕是為誰做的、由誰來吃,很多人不是不關心,而是想都沒想。有時他們也說關心,說自己“以人為本”,但“人”是一個太抽象的概念,為哪個階層的人?還是金經元說的對,應該是為人民服務。
而美國的學生有時也太偏了,討論“蛋糕該分給誰”太多了,“蛋糕怎么做出來”卻已經不關心了。
問:美國規(guī)劃界如何看待中國的城市發(fā)展?
張庭偉:對于中國的城市發(fā)展,真正困擾美國規(guī)劃界的是沒有一個理論武器可以解釋中國現象,解釋中國的城市問題。JohnFriedmann對我說,沒有一個西方理論可以解釋,像深圳這樣一個3000人的小漁村發(fā)展成近11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如何在理論上給予解釋?
他們關心的是:中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取得這樣的成就,是不是別的國家也可以效仿?如何為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提供經驗?
編輯: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