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植物的設計與應用
園林綠化中,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fā)展,人們認識水平和欣賞力不斷提高,地被植物也開始越來越被重視。品種培育技術和對新品種的發(fā)現,使地被植物的選擇更豐富多姿,再也不僅僅是各種草坪,更增添了宿根花草、時令花卉、匍地植物、彩葉植物等。修剪技術在地被植物上的應用,也使自然狀態(tài)的地被更兼有了整潔有序的層次。從古時代的文人園林,在意大利、法國凡爾賽宮、中國的民間庭院到宮庭花園,地被都曾被充分應用。地被植物給綠色增添了無限生機,給人別樣的感受。隨時代變遷、文化交流和社會的進步,栽植技術也得到不斷變化和拓展。地被植物也具有了美化環(huán)境、組織空間、渲染氣氛、區(qū)分主次、引導游覽等作用。在環(huán)境設計中主要做為配景,有時也做為主景。形式與色彩的多樣性決定了它在設計上也有廣泛的選擇和適用性。
一、 植物的選擇
植物的高度和形式對于地被設計應用有密切關系,材料是設計的重要依據:1、大小要適度,高度以10~40cm的矮性品種為宜。2、選擇生長緩慢的多年生植物,枝葉細小,株叢緊密,萌檗性強,耐修剪的觀葉、觀花植物。枝葉粗大的植物不易形成精美的紋樣,在小面積尤不適用。3、觀花植物花期短,不耐修剪,若使用少量作點綴,也以植株低矮、花小而密者效果為佳。4、植株矮小或通過修剪可控制在5~10cm高,耐移植,易栽培,緩苗塊的材料為佳。近年來引用作為地被的植物除草坪外,還有金葉女貞、紅葉女貞、小蜀檜、瓜子黃楊、小龍柏、龜甲冬青、灑金柏、石巖杜鵑、月季類、小檗類、闊葉麥冬、及韭蘭、紅花酢漿草、荷蘭菊、鳶尾、郁金香、時令花卉和野生地被花草等觀葉觀花植物。近來野生花卉也陸續(xù)得到開發(fā)應用,如二月蘭、馬齒莧、野菊等,選擇花大、色艷、花期長、植株矮小繁榮的品種,需待進一步地陪育和訓化,使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更有發(fā)展起來的匍地植物,既向地生長,又不必作過多修剪,耐移植,易栽培,緩苗快,有更好的發(fā)展趨勢。因為地被植物自身具備的生物特性,保持較長期的相對穩(wěn)定,可供長時間觀賞。對可修剪的植物通過造型也可使圖案紋樣清晰,給人整潔有序的美感。
二、 地被的位置
做為地被栽植的植物因生態(tài)學特性的差異,決定了它在綠化中的位置。最矮的植物可在寬敞地段大面積使用,稍高的植物及組合還可形成華麗的紋樣,做到圖案紋樣精美細致。地被觀葉植物為主,也常輔以觀花地被,使用時以不破壞紋樣的整體性為佳,并可維持較長的觀賞期。地被植物的組合搭配要求至少保持一個季節(jié)內有較好的觀賞效果,內部圖案要簡潔,輪廓明顯,要求有大色塊的效果,有條件的地段在設計時可同時提出多季觀賞的實施方案。主要方式方法有:對比色應用、暖色調應用、冷色調應用、同色調應用及明度對比、植物本身的差異等。一段地被用色很少,但圖案復雜則會顯得花色分散,不易體現整體色塊效果。后期用人工養(yǎng)護來保持圖案的紋樣清晰。
三、 地被的特色
地被植物做為基礎種植,除大面積使用外,還應在設計風格、體量、形狀諸方面與環(huán)境相協調,才是其自身的特色。體量大小也應與周圍環(huán)境協調一致。主要有下面幾種分布:1、出入口設置地被,主要以美觀、渲染氣氛又能吸引游人視線為原則。體量大小也應與設置的廣場、出入口及周圍建筑的高底成比例,一般不應超過廣場面積的1/3,不小于1/5,以既美觀又不防礙游人路線為原則。地被植物較林木更容易形成大手筆的景觀效果。2、建筑物外部輪廓線邊、相鄰的路邊和廣場處,地被植物的形狀應形成對比之勢,色彩也應與所在環(huán)境有所區(qū)別,起到既醒目裝飾作用,又與環(huán)境協調,融于一體,形成群落整體美。大小要適度,一般觀賞軸線以8m~10m為度。通常在地被前再設置園路或草坪,供人欣賞。3、外形較好的建筑物墻基前、圍墻、柵欄、及坡地的擋土墻前,綠地中較長的植籬樹墻前,軟化建筑的硬線條。人工構筑物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起到由人工到自然,由低矮到高大的過渡作用。4、連接周圍的自然風景,有一定高度的地被類植物能使人更接近自然,以1~3層的喬灌木前裝飾效果為好。5、應用在開闊地段、或高大的單純林、疏林草地間,季相分明,色彩豐富,在這種綠地空間適宜設置雙面觀賞的地被,可豐富景觀,使游人駐足,更好地組織游覽路線。6、在面積較小的花園中,地被可周邊布置,最常用,也常滿鋪。7、利用園林綠地中的帶狀地段,極適用地被栽植,給人舒適空間的同時,增加單位面積的綠量。
地被以帶狀或塊狀布置。由帶狀組織的地被,主要欣賞植物個體的自然美,以宿根花卉為主;以塊狀組織的地被,主要體現大手筆的景觀效果,以常綠或觀葉類為主。早在英國古老而傳統的私人別墅,在19世紀曾風靡一時。其后,以模擬自然界中林地邊緣地帶多種野生地被花卉交錯生長的狀態(tài),運用藝術手法設計的一種觀賞植物的應用形式,即為花帶。在現代園林中得到應用和擴展。花帶在設計形式上是沿著長軸方向演進的帶狀連續(xù)構圖,帶狀兩邊在規(guī)則式構圖中是平行的直線,在自然式構圖中是平滑的曲線。其基本構圖單位是一組地被花叢。每組花叢通常由5~10種花木組成,一種集中栽植。平面上看是各種地被的塊狀混植;立面上看高低錯落,猶如林緣野生花卉交錯生長的自然景觀。應由主材形成基調,次材做為配調,由各種觀花、觀葉植物共同形成花相、季相景觀。即每季以2~3個品種為主,其它材料為輔,用來烘托主體的設計原則。地被植物材料有耐寒的可在當地越冬的木本地被類、宿根花卉、時令花卉,球根花卉。綠化要求保持長期穩(wěn)定性,它一次種植后可多年使用,四季有景。花帶中的開花植物應保持連續(xù)開花不斷,以保證各季節(jié)的觀賞效果,并保證在某一季節(jié)開花的植物在整體中散布位置上的協調。
單純地被——由同一屬不同種或同一種不同品種或同一種不同色或同類不同種的地被植物為主要種植材料,要求花、色等有較豐富的變化,株形要整齊,凹凸有致,從而體現單純性的特色,呈條狀或塊狀。寬度適當,長度一般不受限制。主要作為地被層使用,如金葉女貞、紅葉女貞、紫葉小檗、月季、鳶尾、菊花、郁金香、韭蘭、荷蘭菊、闊葉麥冬草及各種草坪等。
四、 地被的觀賞
地被主要有三類,依具體環(huán)境可設計成單面觀賞、在叢中供觀賞或擬對稱的手法呈左右列式。單面觀賞的地被后邊緣線多采用直線,前邊緣線可為直線或自由曲線;多面觀賞的邊緣線基本平行,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自由曲線。地被的朝向要求,對應式要求長軸沿南北方向展開,以使用左右兩段地被光照均勻,從而達到設計構想。其他地被可自由選擇方向。但要注意到,光照條件不同,在選擇植物時要根據具體位置有所考慮。
五、 地被的栽植
地被選擇大小取決于環(huán)境空間的大小和使用類型的不同,組織文字以能栽植2株為限,過窄則很難表現或表現不清晰。圖案一般以1米為界,1米的距離可并排栽植4~5株同種植物,在一定的觀賞范圍能體現出該種植物的特征,易于分辨。為管理方便及體現植物布置的節(jié)奏、韻律感,可以把過長的地被分為幾段,每段長度不超過20m為宜。段與段之間可留1~3m的間歇地段,設置座椅或其它園林小品。
結語
地被植物不具備喬木的高大魁偉,在立面上一般不做為背景,而是做為前景,形成開闊視野,在比例尺度上人更接近自然。采用地被植物比高大的喬木更容易形成大手筆的景觀效果,渲染氣氛,組織游覽。時令花卉的季節(jié)性最強,生命周期最短,因此,綠化中主要在主出入口使用,更常用的是彩葉植物和匍地植物。草坪做為地被曾使人感受到它綠波般的生命力,大草坪已經被人們接受的今天,同時也為人們帶來管護的困惑,關于地被的選擇正在經歷新的思考,一些更豐富多彩的地被會給園林綠化帶來新的生命活力。
編輯:shangxiyun
相關閱讀
萬科居住區(qū)景觀植物設計要點
園林中的軟景配置即植物配置是否引人注目,關鍵之一在于園林植物的層次感,植物層次感主要體現在植物的高低錯落和色彩組合幾個方面。植物高矮對比鮮明、種植疏密有致、色彩關系和諧,就能呈現出豐富的空間層次感。【詳細】
Nigel Dunnett植物設計:倫敦巴比肯屋頂花園
Barbican 是歐洲最大的藝術會議居住綜合體。建于上年代70年代的Barbican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現代主義建筑。設計的初衷是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都市村莊”,將交通與這棟建筑里的居民和公共空間隔離。【詳細】
26種竹類植物整理(下)
黃皮綠筋竹綠筋竹特征是稈小金黃色,節(jié)下有綠色環(huán)帶,節(jié)間有少數綠色縱條紋,喜陽性,分布地區(qū)廣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