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仇保興:城市病已非常突出 不能再“攤大餅”式擴張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時隔37年再召開,一系列新提法激發(fā)了百姓對城市生活的新期待。“城市病”怎么治?城市規(guī)劃“一屆領導一規(guī)劃”現象能否終結?農民工落戶會否變得容易?針對這些問題,國務院參??、住房航y(tǒng)竅緗ㄉ璨吭輩砍?仇保興接受了中國經濟網記者的專訪。
仇保興指出,時隔37年,此次會議的召開,體現了中央層面對城市工作思路的重大轉變。長期以來,我國城市的建設從屬于經濟建設,背后的邏輯就是先生產后生活,在計劃經濟時代,城市的人居環(huán)境建設往往比較滯后。不少三線城市的發(fā)展都是圍繞一個大工廠、大礦山發(fā)展起來的,先有大型國有企業(yè),然后才有城市。而這次城市工作會議非常明確,明確提出“一尊重五統(tǒng)籌”的方針,闡明城市是百姓的生活空間,在強調經濟競爭力之外,城市的本質是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治理城市病還須“有的放矢”
中國經濟網:中國城市在發(fā)展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問題和疾病,特別是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這些病要如何治?
仇保興:“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上世紀初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第一句話,讓人們耳熟能詳。這部名著寫作的歷史背景就是英國城市化。從現代文明史來看,城市化有三波浪潮,發(fā)生在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的第一波城市化浪潮,經歷了200多年才完成。正如同狄更斯所描寫的,這兩百年間城市充滿了污染、擁堵、霍亂、貧富嚴重不均等城市病。
第二波城市化浪潮以美國及北美為主體,大致經歷了一百年。這個階段也伴隨著小車進入家庭,造成了嚴重的城市蔓延。據聯合國某機構給出的數據:一個美國人在交通方面所耗的燃油等于五個歐盟人。其主要原因是歐盟國家是城市化在先,然后小車才進入家庭,機動化在后。城市街道很窄,幾乎都是單行道,而且離開城市就是美麗的田園風光,小車的使用率也遠低于北美國家。
第三波浪潮發(fā)生在南美及南亞國家,城市化時間很短,僅50年把人口基本轉移得差不多了而且呈現出大城市病的狀況。比如巴西超過70%的人口居住在大城市中,而智利總人口的大部分居住在首都圣地亞哥。盡管這種模式受到某些西方主流經濟學家的歡迎,因為他們認為城市首位度越高,各種要素越集中、效率就越高,但這種城市最大的病癥就是存在大量貧民窟,帶來了嚴重的居住和財富不公平。
我國的城市化比較特殊,它獨立這三波浪潮之外,速度跟第三波浪潮一致,但它是工業(yè)化、信息化、全球化、機動化多輪驅動的結果,不僅發(fā)展速度較快、而且特色鮮明。但短短的37年時間,我國許多城市“未老先衰”,出現了先行國家一百年城市化后才出現的城市?。嚎諝馕廴?、交通擁堵、居住嚴重不公平等等。
要治理未老先衰的城市病,一定要堅持問題導向、有的放矢。有專家粗略估算,我國城市病60%由污染引發(fā)的,40%屬治理不善,是過去藐視和挑戰(zhàn)城市發(fā)展規(guī)律造成的,其中有知識缺乏和管理體制落后的原因,也有不按照法律辦事的問題,長官意志使得一些城市“百病纏身”。這次會議提出認識和尊重城市發(fā)展規(guī)律,城市的管理者要認真學習,成為遵從城市發(fā)展規(guī)律的行家里手。
城市規(guī)劃應經濟、文化與社會三效益并重
中國經濟網:“城市病”背后的元兇首先指向了城市規(guī)劃,城市規(guī)劃思路應如何轉變?“一屆領導一規(guī)劃”現象能否終結?
仇保興:本次城市工作會議首次全面闡述了城市的現代化與國家的現代化之間的關系,即:城市與自然的關系、城市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城市與歷史傳承和社會進步的關系。
從城市與自然的關系來看:在悠久的農耕文明時代,我國傳統(tǒng)的鄉(xiāng)村就是循環(huán)經濟的范例,人與自然的關系非常和諧,形成了“天人合一”、尊重和順應自然的生活哲學。而在進入工業(yè)文明之后,我國在城市發(fā)展方面,走了一條灰色的發(fā)展道路,許多地方先污染后治理、不注意環(huán)境的保護,造成了很大的生態(tài)壓力。比如霧霾讓人無法忍受、垃圾圍城和城市河道嚴重黑臭等等。問題的癥結在于沒有樹立綠色發(fā)展的理念。城市能不能綠色發(fā)展,不僅決定了一個城市是否宜居,也決定了整個國家能不能實現綠色發(fā)展。
從城市與經濟的關系方面來看,城市是區(qū)域經濟的龍頭,此次會議明確提出要提升城市競爭力。上世紀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薩森(Saskia Sassen)提出了全球城市網絡的概念,即當一個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具備很強的競爭力時,就會升級進入重要節(jié)點城市,匯集全球戰(zhàn)略性資源,使城市處于持續(xù)發(fā)展狀態(tài)。相反,失去機會的城市就會被邊緣化,導致一個地區(qū)和國家的競爭力喪失。由此可見,在新時期,每個城市都要有所準備,才能抓住全球化、信息化機遇,有望擠進全球節(jié)點城市的行列。
從城市與歷史文化的關系來看,城市應成為文化容器和讓人們有歸屬感和自豪感的棲息地。這次會議強調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城市不僅是GDP的容器,更是文化的容器,是讓人們生活更美好的聚居地。宜居城市必須是歷史文脈傳承不中斷的城市,既可以看到現代的建筑,又能看到歷史上各個時期代表性建筑、讓居民能產生“鄉(xiāng)愁”的城市。人類歷史上所有美麗宜居的城市,都是對歷史文脈尊重并呵護的,從而逐步在建設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正如習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堅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掛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到行動上。以杭州的河坊街為例,它有著上千年歷史,在舊城改造中,一度面臨在推土機下消失的厄運。杭州有識之士得知消息后立即寫信到杭州市委、市政府,力陳清河坊的歷史人文價值,呼吁保護河坊街。當時市委市政府及時糾正大拆大建的錯誤做法,保住了這一有巨大價值的歷史文化古跡。
歸根結底一句話,城市的建設發(fā)展必須著眼于生態(tài)、社會、經濟效益并舉,這也是中央第一次把這三個效益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這也意味著人們對城市的認識有著巨大的轉變。
這就要求城市規(guī)劃應該注意三個“尊重”:尊重自然,即在城市建設中堅持最少的自然索取模式,充分利用城市地形,構筑山水城市,建設海綿城市就地循環(huán)水資源等等;尊重普通人的利益,城市的宜居性更多是由低收入群體的滿足程度決定的,要給低收入人群創(chuàng)造更多生存和發(fā)展的機會;尊重當地文化,城市空間是不同時代文化的結晶,只有古代、近代、現代的建筑在一個城市都能找到并傳承有序,這個城市才是豐富多彩的。城市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傳長期遵從“三尊重”的城市,才會形成源源不斷增值的空間資源。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治理“城市病” 鄭州市開出“雙修藥方”
生態(tài)修復城市修補是治理【詳細】
改善人居環(huán)境 遼寧從四個方面治“城市病”
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底,遼寧省將對城市中被破壞的自然環(huán)境和地形地貌進行生態(tài)修復,對損壞的城市設施、空間環(huán)境、景觀風貌進行修補,以有效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環(huán)境,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足城市短板,轉變城市發(fā)展方式。【詳細】
國務院參事仇保興談智慧城市三大設計誤區(qū)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智慧城市’,有的地方政府談起來就是要發(fā)展電子商務、智慧旅游、滴滴打車、共享單車等,這就進入了一個誤區(qū),干了市場可以大有作為的‘商業(yè)品’,而忽略了政府自身原應關注的‘公共品’?!眹鴦赵簠⑹?、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3月28日談及“智慧城市”時如是說。【詳細】
北京治大城市病開十劑“猛藥”
明年,北京將力爭拆除5000萬平方米違法建設,查處超過10萬件占道經營違法行為,整治1.7萬戶無證無照經營和1.6萬處開墻打洞,開展100個城鄉(xiāng)結合部重點村(社區(qū))綜合整治,疏解退出500家一般性制造業(yè)企業(yè),清理整治2569家“散亂污”企業(y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