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地景魯旸:景觀設計中的藝術體驗
記者:您的很多作品獲得了國內外的大獎,您覺得我國與歐洲景觀設計行業(yè)有何異同?
魯旸:我于2007年底回國,先到深圳,后到上海,最后回北京。那時候國內項目特別多,可以說是現(xiàn)在的2-3倍,發(fā)展勢頭十分迅猛,但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產(chǎn)生很多問題,比如不專業(yè)。
我指的不專業(yè)是那個時候大家都求快,所以任何事都要求速度。我剛從歐洲回來,對這種工作狀態(tài)很不適應,因為這樣做研究的時間就縮短了很多,但是,對設計師是另外一個方面的鍛煉——對市場的認識。
在歐洲,他們的優(yōu)點是對個性的發(fā)揮不受限制,他們會給你很多的條件和機會去發(fā)揮。在中國這方面弱一些,尤其2008年的時候,大家更多的追求速度,講商業(yè)化。這樣的話,對設計本身個性化的發(fā)揮是有沖突的,很多想法需要滿足于商業(yè)化和社會化。說白一點,你的想法必須要賣出去。如果賣不出去,就是一個失敗的想法。但在歐洲,你的想法會被人們用歷史性、前進性、民主性等等來評價是否能存在。
在國內,判斷一個設計好壞,是否可以存在的幾乎只有一個條件——商業(yè)的判斷。像北京這樣的大都市,人們綜合素質高一些,接受東西相對容易,個性化的東西能發(fā)揮好一些。但如果在四線城市做一個項目,當?shù)厝丝赡芨静欢阍谧鍪裁?。他們會更愿意追求皇家的那種感覺,看起來金碧輝煌才覺得錢花的有價值。歐洲的鄉(xiāng)村,跟國內四線城市一個級別,但整體發(fā)展明顯不在一個臺階上。國內的景觀設計發(fā)展,是一個讓設計師比較痛苦的事情,但這也是對中國設計師的挑戰(zhàn)。當然,現(xiàn)在國內景觀設計行業(yè)日趨成熟,人們的接受能力、欣賞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對設計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行業(yè)整體發(fā)展前景越來越好。
記者:現(xiàn)在國內城鎮(zhèn)化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您如何評價設計師在城市發(fā)展中的作用?
魯旸:從技術角度來說我是景觀設計師,從藝術角度來說我就是一個設計師。我沒有把自己完全擱在景觀的范疇內,讓我做一個城市規(guī)劃,我可能會從一個小小的蛋糕店開始想,不會首先考慮城市的大功能,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思路。
所以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設計師。既然是設計師,我不可能只停留在景觀設計這塊兒,如果技術角度達到一度程度,還可能延伸到其它設計領域。任何一個東西都具有想象力,包括科學也是,科學發(fā)展也是因為有想象力才能推動發(fā)展。因此,必須敢想,如果沒有想象力,一切東西都將是停滯狀態(tài),不可前進。
在歐洲上學、工作期間,我主要體驗那邊的生活狀態(tài)。這種生活狀態(tài),跟生我養(yǎng)我的北京完全不同。北京是中國首都,維也納是奧地利首都,同樣是首都,但兩個城市的狀態(tài)完全不一樣。
維也納的生活狀態(tài),首先是輕松,不會給人很大壓力;第二點,對美的追求,天天都有,人人都有,這是最令我驚訝的地方。并不是說人們?yōu)榱舜虬缱约嚎桃馊ベI一件衣服,而是這種美都在潛移默化中,不會特意去追求,這可能是一個最容易讓人沉浸的一個過程。所以這種過程,一旦被人接受就會留戀,很難忘記。
國內,哪怕鄉(xiāng)村長大的孩子,熱愛大自然的心可能也不是很普遍,但在奧地利,我認識的朋友,他們從小生長在大山里,不管是不是學景觀的,對植物都很了解。他們知道這棵樹什么時候開花,什么時候落葉,比學習植物的人了解的還清楚。這種狀態(tài)并不是教育出來的,而是環(huán)境影響出來的。
因此我們對景觀設計的態(tài)度,并不是說要把項目賣給開發(fā)商,賣給政府,而是希望通過我們的設計,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人們體會到這個東西的美好??赡艿谝挥∠蟛⒉辉趺礃?,但真正切身體會的話,可能會覺得越來越好。
記者:作為一個成功的景觀設計師,您積累了很多寶貴的實踐經(jīng)驗,對新入行的設計師有哪些建議?
魯旸:環(huán)境、氛圍、教育,對一個階段的設計師影響很大。
維也納有一個人對我影響特別大,他是一個建筑師,但是他給我的感覺是,他會把建筑設計與景觀設計放在同一個層面上思考,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景觀設計跟一個城市發(fā)展的關系問題。這是一個開始,一個起點。
認識他以后,我開始關注一個城市的發(fā)展、一個建筑的設計與景觀設計的關聯(lián)性。在歐洲,強調建筑設計既在技術大學,又在藝術大學。藝術大學研究的是建筑造型,技術大學研究的是建筑的基礎問題。藝術大學一般培養(yǎng)的是明星設計師,明星建筑設計師。它的建筑非常強調個性化,就像這個作品是一個人的LOGO一樣。
我逐漸也在思考一個明星景觀設計師道路如何走。這個詞國內從來沒人提過。比如扎哈,我們一看到某個作品就知道是他的設計,或者是他學生做的,因為他們的作品都是系列的,一脈相承的,這就達到了一個明星的作用。比如一個電影一看就知道是陳凱歌或者張藝謀導演的,作品已經(jīng)打上了他們的標簽,特點鮮明。
這些年,我面試招聘的設計師很多,總結了幾點,先說優(yōu)點,第一,勤奮,第二,愛學,第三,能吃苦。大多數(shù)人都具備這些優(yōu)點,缺點是,缺乏想象力。可能與國內的教育有關,思維都被模式化了。其實我覺得設計與想象不沖突,是互相支撐的。我剛回國的時候,很痛苦,很矛盾。但后來我明白了,那時候是我幼稚,不明白人家要什么,不明白我應該做什么,不明白想象,設計不應該漫無目的的去想,任何設計都不是無條件的設計,有條件的設計才有意思。
記者:謝謝魯總接受我們的采訪,也祝愿易德地景將來的發(fā)展越來越好。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