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設計”理性闖關
2014-03-12 16:32:21 來源:中國建設報 瀏覽次數(shù):
“其實,本土設計概念的內涵遠遠大于傳統(tǒng)、民族、地域等概念,包含的要素既有人文的、又有自然的,既有歷史的、也包括當代的,只要能影響到建筑所處的環(huán)境的要素都在其中。而本土設計就是要從眾多的要素中尋找思路,用當代的設計語言巧妙地將其表達出來,從而成為有本土特色的建筑作品。”談到本土設計的理論基礎,崔愷如是說。
構創(chuàng)新平臺
從某種意義上說,本土設計研究中心的掛牌成立,是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建筑設計總院體制改革的最新探索。
作為當年建筑設計總院體制改革后以個人名義成立的三個工作室之一,崔愷工作室此番更名為本土設計研究中心,除了加強本土設計的理論研究之外,更將為其內部的年輕設計團隊提供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形成可持續(xù)的生長架構。
據(jù)悉,更名后,本土設計研究中心下設一個研究室、三個工作室,將采用統(tǒng)一項目管理和經營核算的辦法,并繼續(xù)強化團隊意識和企業(yè)文化。
“工作室成立10年來,確實調動了設計人員的積極性,形成了一種比較有活力的機制。但是,隨著規(guī)模的擴大,仍然采用原來的管理辦法會有一些問題。一方面是由于個人精力有限,在設計的控制上會比較薄弱,所以不敢再擴大,限制了工作室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與我合作多年的一批設計骨干已經形成了人才積壓,梯隊比例失調,給他們相應的管理崗位,賦予新的上升空間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崔愷告訴記者,正是看到發(fā)展中的問題后,他決定對工作室體制進行改革。
然而如此一來,原本以設計師個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不是“師出無名”了嗎?
面對記者的提問,崔愷回答稱,“個人品牌也是從不知名到知名的,只要本土設計中心存在的狀態(tài)好,同樣會從不知名變得知名。重要的是,理念比人的品牌持續(xù)得更加長遠?,F(xiàn)在我們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一邊,把共享的核心價值觀放在首位,就是希望在全球化的價值觀狀態(tài)下,面對紛亂的國際建筑思潮,找到自己的立足之本。”“從依托大師名望的個人工作室到明確研究方向的研究中心,此次更名不僅僅是稱呼上的變化,更多的是對于中國建筑行業(yè)發(fā)展方向的指引。”接受記者采訪的設計界人士如此評價了崔愷工作室的更名。
“在我看來,本土設計可以用多種形態(tài)體現(xiàn)。”采訪中,崔愷向記者闡述了他的本土設計觀,“我一直把本土設計的概念想象成一棵大樹,它深深地扎根在飽含人文歷史和自然生態(tài)要素的沃土中,通過立足本土的理性主義創(chuàng)作軀干,能夠生發(fā)出不同的建筑流派的枝條,既可以有文脈建筑,也可以有鄉(xiāng)土建筑;既有生態(tài)節(jié)能建筑,也有大地景觀建筑,最終呈現(xiàn)出枝繁葉茂的繁榮景象。”
對本土設計的未來發(fā)展,崔愷同樣表達了自己的期許,“我們希望從學術上逐漸完善本土設計理論,將本土設計平臺搭建得更大些,只有這樣我們的建筑作品才可能越來越有學術性和思想性,越來越有質量。”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