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拍《園林》尋泉州盆景達人 他把唐詩變盆景
“月光”從樹后的假山中照射出來,寓意王維《鳥鳴澗》中的“月出”。
央視攝制組拍攝老陳制作盆景的過程
應央視邀請 他把唐詩變盆景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讀到王維的這首《鳥鳴澗》,您的腦海里是什么樣的景象呢?如果要將您腦海中的想象做成實物展現(xiàn),您覺得有難度嗎?泉州鯉城伍堡社區(qū)老人陳漢農(nóng)就將這首詩做成了盆景展現(xiàn)。他應央視紀錄片《園林》攝制組的邀請,以王維和白居易的14首詩為樣本制作盆景,昨日盆景基本完成,攝制組進行拍攝。
接受邀請后 先研究詩作
昨日下午,社區(qū)老人陳漢農(nóng)的家里擠滿了人,但一屋子卻靜悄悄的。原來是央視的《園林》攝制組正在他家拍攝他獨具一格的盆景,因為是實景錄像,所以沒人敢出聲。陽臺上,陳漢農(nóng)一如既往圍著圍裙在“研制”他的盆景,而他的旁邊則圍滿了央視一行人,有人拿攝像機,有人拿著提光板,還有人在做場記。從粗苗修剪,鑿石造型到盆景成型,攝制組詳細記錄了老陳制作盆景的每一個細節(jié)。
老陳說,大約在5月中旬左右,他收到了央視《園林》攝制組的邀請,請他以王維和白居易兩位詩人的14首詩為背景,創(chuàng)作14個盆景,并收到具體的14首詩。
“接到任務后,我就托朋友幫我在網(wǎng)上查這14首詩,把詩的意思和創(chuàng)作背景都打印出來。”老陳說,要制作這些盆景首先得明白詩的意思,才能把景象想全了。有了景象才能做零件,最后把它們組合起來。為了節(jié)省時間,老陳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盆景都拿出來了,以這些培植了10年左右的珍品為基礎進行再加工,完成14首詩的意象盆景。
不見桂花落 意味更深長
那么,具象的盆景如何才能表現(xiàn)抽象的詩作呢?“這要從詩里的景象出發(fā),再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來設計。”老陳拿出了其中一個作品《鳥鳴澗》給記者作了詳細的講解。
“這首詩是通過花落、月出、鳥鳴三個景物,以動襯靜,表現(xiàn)春天林間美景,那么我的盆景里就要有這三樣景物。”老陳的《鳥鳴澗》盆景,用的是美國榕樹種,他在樹旁的假山上,親手設計了一個圓形造型,這個圓形造型就是盆景的最大玄機。
“這個圓形的洞,就是月亮,光從后面照過來,就是‘月出’,而你從不同角度看,它還可以是半月或滿月。”老陳說,夜間看不見“桂花落”,所以盆景里就沒有花落的景象,但他特意在樹上放了兩只鶴,即“驚山鳥”,在盆景的綠地上還有一條通幽小徑。“盆景意象也不能做全了,不見落花,也是留有想象的空間,這樣更意味深長。”老陳笑呵呵地說。
除此之外,老陳展示了白居易《亭西墻下伊渠水中置》的盆景,詩中說:“夾岸羅密樹,面灘開小亭,忽疑嚴子瀨,流入洛陽城。”于是他便用樸樹做盆景樹,在盆底的石頭上開了條河,河上有兩彎橋,并在水中放入塑料假山和小亭,整個盆景看來幽美雅致,十分美觀。
老陳的14個盆景雖然做完了,但許多盆景都需要燈光及其他零件點綴,才能完全詮釋詩中意象。由于攝制組還沒拍完,出于對作品的愛護,老陳只挑了兩個盆景作演示。
兩唐代詩人 影響園林史
“我們是通過盆景協(xié)會知道老陳的,他對盆景的感情和他的創(chuàng)作天賦吸引了我。”央視攝制組導演馮雷告訴記者,他知道老陳做盆景十幾年了,而且是無師自通,許多盆景不僅設計巧妙,還自己設計制作假山等背景石頭,很難得。
之所以選擇王維和白居易兩位詩人,馮導解釋說,因為此次拍攝的是唐代園林,這兩位唐代詩人對園林史有重大影響。“王維的私家園林代表了唐代園林的發(fā)展水平,后世幾乎所有的私家園林設計都受他影響;而白居易把自然和城市結合起來,在他那里產(chǎn)生了真正意義上的園林。”馮導說。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huán)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chǎn)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
中國園林發(fā)展脈絡與概述
中國自古以來有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tǒng),不論是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都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們?nèi)ヌ角笞匀?、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