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呈現(xiàn):朱建寧作品展示
采石場上的記憶
--日照銀河公園改建設計
委托方:山東日照市城市建設委員會
設計時間:2004年12月-2005年5月
施工時間:2005年4月-2006年5月
用地規(guī)模:約48 hm2
工程造價:約3000萬元
一、項目概況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舊稱"石臼所",是一座建立在花崗巖石山上的,以港口、工業(yè)、貿易、旅游為主的新興海濱城市。銀河公園位于市政府辦公大樓的北面,規(guī)劃面積48.46 hm2。公園的中心水面原先是一座巨大的采石坑,面積約16 hm2,注入雨水后平均水深約7-8米。
二、整治內容
銀河公園初建于2001年,出于遮掩場地原原有自然痕跡的藝術化手法,以大量的壁畫、浮雕和雕塑營造出兒童樂園般的公園氣氛,與場地的精神格格不入。
銀河公園景觀整治的內容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是恢復場地的原有屬性。整治設計圍繞采石場廢棄地這一主題,恢復水岸的自然巖石肌理,將歷史遺留的采石場真實地向游人展示;其次是突出場地的地域特征。圍繞著懸崖絕壁、灘涂石磯勾勒出的湖泊景觀,輔助以地形、植物要素,構建湖光山色的整體景觀;再次是利用場地的景觀資源。以水為核心,為游人營造出一系列深水、淺水、近水、親水、靜水、動水等豐富多變的水景;復次是營造開放性城市公園。將園中的水景引向城市,實現(xiàn)公園與城市的無縫對接。
三、設計理念
1.城市肌理
從城市景觀設計的整體性要求出發(fā),首先提煉出日照城市的自然山水格局,并將銀河公園景觀融入城市肌理之中。同時,設計將銀河公園與人民廣場作為整體并向南延伸,構成城市新區(qū)中最重要的序列性景觀軸。
2.自然肌理
日照坐落在山、海之間。設計以借景的手法,將東面的海景和西面的山景納入園中。地形處理力求與外圍的自然山體相呼應,并根據山形水系構成的空間特征,營造從水生、濕生植物到疏林草地、人工林地的植物景觀層次。
3.場地特性
采石場廢棄地是銀河公園最重要的場地特性,因此,景觀整治設計抓住由此衍生出的峭壁、山石、湖泊、雨水等要素,結合象征生命力的植物,營造具有場地特性的景觀類型和空間氛圍。
4.歷史文脈
銀河公園改建以"采石場上的記憶"為設計主題,充分保留并展示采石場遺留下的地質特征,使人們了解城市建設的歷史與基礎。同時借助代表龍山文化和歷代名人的雕塑,與采石場景觀一道構成公園的歷史景觀,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追憶。
四、景觀結構
整治設計圍繞銀河公園的廣袤水域,塑造以水為核心的向心空間。公園中塑造的山丘,作為聯(lián)系水體和城市景觀的紐帶,從而構成從公園中的水景和山林景觀,到城市景觀和外圍自然山地景觀的變化層次。設計還借助對原有人工駁岸的改造,在改善水景空間的同時,營造更加自然和諧的公園氣氛。
景區(qū)設計按照自然文化、歷史典故、現(xiàn)代生活、文化娛樂等幾大內容,形成各具特色的七個主景區(qū),并采用放射性的景區(qū)布局結構,通過環(huán)形游覽線的穿插,構成結構清晰、主次分明的公園景觀結構。同時借助五個出入口的節(jié)點設計,將銀河公園景色與城市景觀緊密結合。
五、后記
整治后的日照銀河公園,在空間效果和環(huán)境氣氛方面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公園的主體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顯著。整治設計實際上只是恢復了公園應有的自然風貌,展示了如何充分利用場地的景觀資源,突出了自然景觀和人類生存需求共同構成的巨大魅力。
由于工程處于邊設計、邊施工的狀況,加上設計師對當?shù)刈匀粭l件的了結不夠深入,導致設計中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首先是工期的影響,使得營造典型的石山景觀的設計意圖一時難以完全實現(xiàn);其次是暴雨帶來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的迅速下降;再次是覆土下的花崗巖基層使得雨水不能下滲,造成局部低洼地的樹木生長困難;最后是含有鹽分的海風對植物和金屬材料的侵蝕,也為公園的養(yǎng)護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養(yǎng)護管理中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