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庭院別墅
前幾日,友人邀請出席一個紀念魯迅逝世七十周年的座談會,席間,各位大多緬
也許是職業(yè)使然吧,在地產(chǎn)顧問工作中,最初碰到“庭院別墅”這一課題時,“庭院”這個富有詩意的詞一下子促動了心底的弦,驀然便想起了先生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也想起了自己在鄉(xiāng)下度過的童年:百草園里有著絢麗多彩的自然風物,菜畦是碧綠的,石井欄是光滑的,皂莢樹高大,桑椹紫紅,何首烏根牽連不斷,履盆子又酸又甜。百草園里還有惹人注目的鳴禽飛蟲,夏蟬在樹葉里長吟,黃蜂嬌憨地伏在菜花上,輕捷的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云雀何等地輕靈自由,少年的先生是何等地羨慕陶醉?!叭稌莺竺嬉灿幸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备邏χ畠?nèi)的四角天空下,孕育著天真無邪的童心、純真自由的人性,我一直認為這是先生之所以成為文學大家的根本所在,因為藝術(shù)世界不可或缺的是赤誠和純真,詩心從來和童心脈絡一貫,息息相通。
現(xiàn)在想來我們地產(chǎn)界一味追隨歐風美雨,夸侈斗富,但惟獨淡忘了我們記憶中最感幸福的時光和先生一樣是在庭院中度過的。從古到今,我們似乎總是離不開庭院, 因為它寄托著中國人對“家”的眷戀。我們每個人賴以維系的家庭,從字源上分析其實是“家”與“庭”的結(jié)合,家與庭是分不開的,所謂“人宅相扶,感通天地”。但隨著住宅形態(tài)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庭的概念在我們的生活居住中淡化了,我們曾一度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暫時迷失了這種與生俱來的庭院情節(jié)。隨著時間的流逝,城市化日益發(fā)展,都市的冷漠,但人們始終也割舍不了對庭院的眷戀。
不獨中國人如此,世界各地,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膚色,都有共同的童年記憶,我們先看看與我們鄰近的日本有著怎樣的庭院生活,由于島國的地緣因素,日本的庭院大多以枯山水庭院為主,對再現(xiàn)自然風致方面顯示出一種高度概括、精煉的意境。園內(nèi)的極端“寫意”和富于哲理的趨向乃是日本庭園不同于中國庭園的最主要的特點。許多現(xiàn)代的日式庭園所吸引的大多是禪宗充滿沉思冥想的枯山水設計思想(旨在觀賞而不在實用)。這種設計所包含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象征自然??在一個土丘上面堆幾塊大巖石就象征一座山;幾棵小樹就代表著一片樹林;在空曠的礫石堆里開辟一條彎彎曲曲的不規(guī)則的石徑則喻示著艱難的人生之路。正如佛謁中所云: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地。
此外,鋪地的維護費用低,是日式庭院的一大特征。天然的苔蘚是個典型。讓各種各樣的苔蘚(或蕨類植物或低矮的地被植物)在巖石或石塊的周圍和樹底下盡情生長。如果不適合苔蘚的生長,一般考慮使用其他的地被植物來代替,日本人是很少使用草坪的,他們愛極了中國古詩中“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樣的意境。從照明上來說,日式庭院里最寶貴的光源是月光,樹木的枝條(通常用木桿撐著)都排列得疏密有致,以便讓月光直瀉而入。
比起日式庭院的禪宗意境,印度庭院則更富有宗教色彩,古代印度是一個眾多外部民族向往的樂土,來自非洲、歐洲和亞洲的各種膚色人種均落戶于此。每個不同的部落和民族有著各自的宗教信仰、文化傳統(tǒng)和語言,從而導致了現(xiàn)今印度文化呈現(xiàn)出的宗教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和諧統(tǒng)一。印度文化從各個方面滲透、融合進了印度建筑,而在建筑中尤以其獨具特色的庭院設計為代表。庭院中和諧的整體設計、眾多的細部設計都與其深厚的文化、特有的氣候有著相當大的關(guān)聯(lián)性。
曼荼羅與佛陀是印度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景。曼荼羅原意是佛教按一定禮儀制度建立的修法壇場,在方形或圓形的土壇上,安置諸佛、菩薩,加以供奉的場所;可見佛教對宇宙真理的理解和表達,同樣對印度的建筑藝術(shù)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水和臺階??是印度庭院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在人們心中形成了某種獨特的情愫,因而也影響了其整體的建筑風格。通常,建筑師都會在院落中設置一處水池,周邊加入許多的細部處理,以求達到心中對水的追求。臺階是一個可以與水融為一體的,具有多功能用途的場所。檐廊也是印度庭院獨具特色的一處風景,通過檐廊,居者可以避免被爆曬于炎熱的陽光中,而同時又可享受陽光所帶來的溫馨、綠色所帶來的新鮮、水流所帶來的濕潤、瑜伽所帶來的寧靜。在靜謐中居者可以感受與自然合一的至美至真情境。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庭院都強調(diào)與自然融合的“天人合一”理想,西方古典庭院的布局形式和功能特征,就與東方庭院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不僅在院落空間通透與圍閉的氣質(zhì)上迥然不同,而且東方庭院引入的自然美和西方庭院所注重的人工美,反映了東西方文化體系在庭院空間認識上的不同觀念。
在歐美,古典的庭院面積都很大,廣闊、雄偉,有時甚至是華而不實,但是平衡和比例卻是首要的。庭院大都采用幾何設計風格。從不遮遮掩掩,而是讓人們盡情地觀賞和贊美。庭院內(nèi)的植物栽種甚少使用色彩,即使花壇略帶色彩,也是被嚴格控制的,由于花壇在歐式庭院中地位重要,所以花壇植物的選擇也很重要。修剪整齊的樹籬和灌木也是這類庭院的顯著特征。在地勢起伏的大面積園中,斜坡上都建有夸張的梯級平臺、恢弘的戶外階梯、扶欄和人行道。即使是內(nèi)院也可以建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另外,活動長椅在這類庭園設計中被廣泛使用。它們通常由木料制成,或不上漆,或涂上一層白漆,或涂上一層淡淡的綠漆。與庭院的甚少使用色彩相協(xié)調(diào)。
總之,西方古典庭院的標準是整理自然甚至是征服自然,基于唯理主義的基礎才形成了規(guī)則的幾何式庭園綠化。強調(diào)整齊一律,均衡對稱,講究幾何圖案的組織,將一切納入秩序之中,強調(diào)人工美,這是和中國造園理論不同的美學思想。
中國庭院的起源,可以說是一個被歷史湮沒的年代,從可供考證的歷史來看,由商代的遺址中可見一斑,庭院至少已經(jīng)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大至宮廷建筑,小到地方民居,庭院都是一個構(gòu)成建筑空間的主要元素?!昂习俨葙鈱嵧?/SPAN>,建芳馨兮廡門......”莊子的“漆園”是有案可稽的最早的私家庭院。
而漢代的廣漢園、梁冀園“置景粗放,種植廣博,動物鮮活,山水配合”表現(xiàn)了早期中國私家庭院從分享自然到鋪陳自然的過程,發(fā)展到魏晉、盛唐時期,則涌現(xiàn)出傳承竹林七賢歸田園居思想與王、謝寄情山水有蘭亭修禊神采的文人園,如著名的王維??輞川別業(yè)、白居易??廬山草堂。而結(jié)廬在人境的城市宅園也別具風骨,如裴度??午橋樁,杜甫??浣花溪草堂。這一時期的庭院可以說是從順應自然發(fā)展到了表現(xiàn)自然的階段。到宋以后出現(xiàn)了以構(gòu)園要素主體為主的花園、水園、亭園等,這一階段可以說是從抽象自然發(fā)展到象征自然??傊磺卸际菄@山水自然展開,可惜到元代以后,中國由于文人士大夫地位的衰落,私家庭院也趨于式微。直至清代以后,由于滿清統(tǒng)治者對中原漢文化的傾慕,于是園林文化亦開始大倡,并得以提升分化。這之后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私家庭園。如以北京為代表的達官私園??恭王府萃錦園、可園、半畝園、勺園:以江南為代表的文化私園??師園、滄浪亭、寄暢園、隨園、天一閣、片石山房;以嶺南為代表的富豪私園??可園、馀蔭山房、林家花園;以徽州為代表的儒商私園??楊州私園。
中式庭院由先秦發(fā)展到今天,寄寓了中國精英階層無限的哲思與浩漢,其中既有“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的遁世情懷,也有“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放達情懷,既有“人生飄忽百年內(nèi),且須酣暢萬古情”的憧憬情懷,也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追憶情懷。在這一寄寓身心的獨善之地,實現(xiàn)了無數(shù)文人雅士的可燕居、可耕讀、可修身、可養(yǎng)性、可賞觀、可游覽、可遐思、可詠懷的“八可”意境。
而在今天,國人對庭院的眷戀和懷念可以從市場上炙手可熱的中式別墅與庭院別墅上體現(xiàn)一斑,“追溯先賢的庭院生活”,“新北京四合院”,“清涼一夏的庭院生活”,“運河岸上的院子”...... 一時間,庭院成了別墅廣告中的核心詞匯,而發(fā)展商也深知,只有庭院能夠深深觸動中國人心底潛藏已久的品味親情生活的夢想,疊石理水的考究、楹聯(lián)對仗的意蘊、移步換景的絕妙,無不體現(xiàn)出庭院生活的寫意與灑脫。
但當下的庭院別墅并不是沿襲古代園林的“八可”功能便可贏得青睞,好的庭院應該重拾庭院生活的精髓,提升其品質(zhì),完善其功能,它既是私享的幽業(yè),也是歡聚的天堂。院中葡萄架下的一個躺椅,石桌上的一杯綠茶,小池中的一朵蓮花都能讓人迷失于午后的慵懶,沉醉于晚風的清涼,勾起無限悠閑的感觸。庭院也是休閑健身的最佳場所,在陽光泳池中暢游,看藍天與碧水的合奏,在瑜伽練習中凝神,讓心情進入深層寧靜,在小球場上奔跑,身體在汗水的揮灑中舒暢。在庭院你可以重拾在都市遺失的興趣,因為人固有一癖,賞玩怡情,就在庭院展現(xiàn)居者個性的空間,或讀書、或品酒、閑敲棋子、觀石養(yǎng)花,自制一個木工房,自理半分瓜果田,一個寧靜的畫室,一個喧鬧的琴房,均可率性而為。
當然庭院也是家庭親友歡聚的空間,你可以重拾浪漫心情,與愛人在回廊處攜手嬉戲,促膝蜜語,也可以重溫童年樂趣,陪孩子在沙坑草叢間玩泥巴、捉迷藏,或是與父母重敘天倫之樂,陪老人曬曬太陽,弄弄花草,聊聊過去。
當然約朋友到庭院聚會狂歡,玩牌,喝茶,燒烤,大擺龍門陣也必不可少,更有寬敞空間,開起熱鬧的party,上演假面的舞會。繁華過后,也可兩三知己,幽靜一隅,明月當頭,淺斟低酌。
好的庭院別墅應當是把我們共同引向童年記憶中的百草園,它根本用不著刻意經(jīng)營,也不必向外尋找,它只在每個人的內(nèi)心魂牽夢繞,在每個家庭的親情中渾然天成,它指引居者把珍藏的童真、童趣,引為精神的依托,渡向世界的彼岸。
編輯:admin